(本报记者 王晓峰)近期,全国多省市开展养生保健服务行业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打击以"茶道SPA"、"茶疗养生"为名,实为提供灰色服务的违规经营场所。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违规养生会所1276家,其中涉及"茶疗"伪装的占比达43%,相关案件数量同比上升65%。
一、新型违规模式深度调查
1. 灰色服务伪装手法解密
- 常见伪装形式:
• "茶艺师上门服务"(实为色情交易)
• "私密茶室体验"(设置暗门密室)
• "茶道双修课程"(涉嫌淫秽活动)
- 收费模式分析:
服务项目 表面价格 实际消费 支付方式
至尊茶道 888元 3000-5000元 现金/虚拟币
古法茶浴 1280元 8000元以上 会员卡充值 2. 跨区域作案特征- 典型犯罪链条:
1. 线上引流:短视频平台发布隐晦茶艺视频 2. 会员审核:需熟人介绍或消费满额解锁"隐藏菜单" 3. 反侦察措施:使用暗语沟通,定期更换经营地点
二、执法行动取得突破 1. 多部门联合执法成果- 北京"清风行动"战报:
• 查处会所23家 • 刑事拘留47人 • 缴获POS机套现设备12台
- 上海创新监管手段:
• 美团、大众点评等平台建立关键词预警系统 • 对高频夜间消费场所实施"标签化管理"
2. 典型案例曝光- 杭州"云水禅心"会所查处纪实:
• 伪装:持正规茶艺培训营业执照 • 实况:包厢内设按摩床及情趣用品 • 突破:通过水电用量异常锁定证据
三、长效机制建设 1. 行业规范升级- 最新准入标准:
1. 服务项目必须公示价目表 2. 包厢必须安装透明可视窗 3. 营业时间不得超过23:00
- 从业人员管理:
• 建立全国养生服务业黑名单 • 强制使用经认证的工装制服
2. 消费者警示指南- 识别违规场所五要素:
1. 拒绝提供详细价目表 2. 服务项目描述暧昧不清 3. 包厢门锁装置复杂 4. 灯光照明刻意昏暗 5. 从业人员着装暴露
权威发布:
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《养生保健服务场所管理办法》,明确将建立"异常经营行为大数据监测平台",对夜间消费超常规、现金交易占比过高等12类风险指标实施动态监控。 (数据来源:公安部"净网2024"专项行动简报) 行业观察:
在广州某被查处会所,执法人员发现其使用"茶道术语"作为交易暗语,如"老树普洱"代表特殊服务等级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场所开始采用"游艇茶会"、"房车茶宴"等流动形式逃避监管。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指出:"整治养生行业乱象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,同时要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,从源头切断违规引流渠道。"